《土地的誓言》教案

时间:2025-02-25 17:43:31
【精品】《土地的誓言》教案4篇

【精品】《土地的誓言》教案4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土地的誓言》教案4篇,欢迎大家分享。

《土地的誓言》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识字认词,积累好词好句,品味文中具有激情的语言。

2、通过朗读了解文章内容,结合时代背景把握文章主题。

3、学习用排比的句式进行写作。

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师生主体与主体间对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强化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了解文章内容,结合时代背景把握文章主题。

教学难点:品味文中具有激情的语言。

突破方法:学生合作交流共同解疑,教师适当点拨。

教学方法:读——悟——赏——拓

教学媒体:多媒体电脑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

1、积累字词。

2、查找有关“九·一八”事变及作者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热爱你足下的这片土地吗?那么就请你用最深情的语言来形容它吧!(设计意图:让学生先对文章所描绘的对象有自己的感受,用恰当的词语准确表达自自己的感受。)(学生活动:学生用所给句式说话。)

同学们的语言是那样的优美和深情!是啊,当我们面对着如此美丽而广博的土地时,怎能不生发感慨。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曾深情地讴歌过我们足下这片多情的土地,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端木蕻良的笔共同去领略我们足下这片黑土地的魅力!(设计意图:激情激趣,让学生带着热情走进文章。)

(串联词:首先我们来明确本堂课的学习目标。)

二、明确学习目标。(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使学习目的性更强,学生可以做到有针对性地学习。)

(串联词:文章是我们语文学习的依托,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老师所给出的微型词典走进文章,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阅读文章。)

三、读一读 知内容

自由快速朗读。(设计意图:让学生熟悉文章。)(学生活动: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文章。)

共读文章,先指名朗读、再教师范读、最后全体齐读。(设计意图:全体师生共同参与,把读的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了解文章内容。)(学生活动:学生边读文章边思考下列问题。)

(串联词:前面两位同学读得都非常棒,连我也禁不住要一试身手了,下面由老师来给大家朗读好不好?)

(串联词:还剩下最后一部分,把读的机会留给大家,下面请同学们齐声朗读。)

思考:文中描绘了哪些故乡的事物?作者记忆中的故乡是怎样的?

是谁在对土地发出誓言?发出了哪些誓言?

(友情提示:同学们可以结合文中具体的词句回答。)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边读边勾画的习惯;了解文章的具体内容。)

四、悟一悟 探主题

(串联词:文章的内容是为主题服务的,下面我们来共同分析文章的主题。)

思考: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友情提示:你可以结合时代背景及作者经历思考。)(设计意图: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让学生掌握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主题的学习方法。)

五、品一品 赏特色

(串联词:内容和主题固然重要,但形式也文章的必要组成部分,下面我们来赏析本文的语言。)

思考:你认为文中哪些词句写得精彩?为什么?(友情提示:你可以从修辞、句式、表达情感的方式等多个角度去分析。)

(设计意图:学生先自主学习然后合作交流,从而培养学生分析文学语言的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学生活动:学生先自主分析,然后合作解疑。)

六、写一写 创佳作

(串联词:通过分析,我们了解了端木蕻良的作品之所以那么富有气势和感染力,是因为他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句式。他能写出那么秀丽的词句,你们能不能?既然如此有自信,那就快点动起你手中的笔吧,我期待着欣赏你笔下绽放的美丽花朵。)

请同学们结合所给出的句式写话。

句式一:“当我……,当我……,我想起……,我看见……,我听见……。)

句式二:“土地是……,……;土地是……,……;土地是……,……。)

句式三:“在春天……;在盛夏……;在秋日……;在严冬……。)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运用所学自创佳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活动:学生先自己写,然后小组评议,选出优秀作品展示,然后全体同学共评。)

七、想一想 展视野

(串联词:你们的作品写得都那么富有诗意,真让老师对你们刮目相看。那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写思乡和爱国之情的诗句吗?)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写思乡或爱国之情的诗句?说出来我们大家一起积累。

(设计意图:增强学生的积累意识,扩展学生的学习视野。)

八、提供资源平台:

(设计意图:将课内所学延伸到课外,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九、教师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领略了我们足下这辽阔而富饶的黑土地的神奇,欣赏了端木蕻良匠心独运的作品,了解了那断永不能忘了的辛酸历史,同学们创作了那么多令人称道的作品……如果你还觉得意犹未尽的话,请你动起你的手完成今天的作业。

十、布置作业:

1、请你将你认为写得精彩的语句积累在积累本上。

2、请同学们在课外收集一些与“九一八”事件相关的资料,编一份小报,来加深对这篇文章的理解。(设计意图:延伸拓展课内知识,同时加深对本文主题的理解。)

附:结束寄语“学海无涯,愿每一位同学都能做博击知识长空的雄鹰,经历风雨,享受成功!)

十一、板书设计:

土地的誓言

端木蕻良

物产 丰饶 思恋家乡

关东沃野

景色 美丽 热爱祖国

《土地的誓言》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感受文中饱满、深沉的爱国情感。

2、了解作者选择有意味的景物组成一个个画面,展现东北大地特有的丰饶美丽的景象。

3、学习作者采用的人称变化、呼告、排比等表现手法。

教学步骤:

一、播放《松花江上》的音乐,同时介绍背景,最好通过影视手段展示九一八之后东北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惨状和悲痛,努力唤起学生的内心情感。

二、扫清字词障碍

怪诞(dàn)亘古( ……此处隐藏3915个字……山之上,徘徊于斗牛 之间”,完全是我无法想像的。

至于水,我的故乡小村却大大地有。几个小苇坑占了小村一多半。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一点烟波浩渺之势。到了夏天,黄昏以后,我在坑边的场院里躺在地上,数天上的星星。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

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但也顾而乐之,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回家睡觉。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第二天一早起来,到坑边苇子丛里去捡鸭子下的蛋,白白地一闪光,手伸向水中,一摸就是一个蛋。此时更是乐不可支了。

我只在故乡呆了六年,以后就离乡背井漂泊天涯。在济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过四年,又回到济南呆了一年,然后在欧洲住了十一年,重又回到北京,到现在已经十多年了。在这期间,我曾到过世界上将进三十个国家,我看过许许多多的月亮。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异常喜欢。但是,看到他们,我立刻就想到我故乡中那个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无论如何我也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万万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不管我离开我的故乡多少万里,我的心立刻就飞来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我现在已经年近耄耋,住的朗润园胜地。夸大一点说,此地有茂林修竹,绿水环流,还有几座土山,点缀其间。风光无疑是绝妙的。前几年,我从庐山休养回来,一个同在庐山休养的老朋友来看我。他看到这样的风光,慨然说:“你住在这样的好地方,还到庐山去干嘛呢!”可见朗润园给人印象之深。此地既然有山,有水,有树,有花,有鸟,每逢望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上下空,一碧数顷,而且荷香远溢,宿鸟幽鸣,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不管是谁来到这里,难道还能不顾而乐之吗?

然而,每值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见月思乡,已经成为我经常的经历。思乡之病,说不上是苦是乐,其中有追忆,有惆怅,有留恋,有惋惜。流光如逝,时不再来。在微苦中实有甜美在。

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我故乡的月亮呀!我怅望南天,心飞向故里。

思考题:

(一)《土地的誓言》和《月是故乡明》两篇文章都抒发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土地的誓言》一文是以倾诉式的语言表达激情,以富有力度与浓度的情感打动人心,而《月是故乡明》是用怎样的写法打动你的?

(二)作者在倾诉思乡、恋乡之情时,将其化为一种富有哲理性的人生思考,即“在微苦中实有甜美在”,你如何理解这两句话。

(三)文中最使你爱感染的是哪一段?为什么?

(四)“月”作为作者思乡之情的依托,贯穿全文。请写出两句借月抒怀的诗句。

(五)作者描写了不同地点、不同时间所见到的月亮,形成了一幅幅优美的画面,渗透了浓浓的情感。请你写一段描写月的文字。

参考答案:

(一)《月是故乡明》以其特有的清新、自然的笔调向我们展现了故乡那温馨的夜晚,那恬淡的明月,童话般美妙的童年,给人一种亲切的感受,使我们感受到了作者那深切的思乡之情。(意思对即可)

(二)思乡之情是苦的,但是故乡生活的甜美却让人无限回味,感受无穷的幸福。

(三)能够用优美流畅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即可。

(四)“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等。

(五)意境优美,情感充沛即可。

七、作业:

1、学唱歌曲《松花江上》。

2、摘录文中精彩的段落和语句在积累本上。

《土地的誓言》教案 篇4

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揣摩、品味本文激情昂扬的语言

培养、强化学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揣摩、品味语言

教法:

点拨法、情感感染法、谈话法

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设计:

一、 素材准备

1、 交待主题:围绕“外敌入侵、人民流离失所”的主题来收集相关资料

2、 活动布置:

教师准备:影视歌曲《松花江上》、“九一八”历史事件的视频录像、东北的相关相片

学生准备:作者相关资料;中国近代史上国破家亡的事例;美国“九一一”事件的相关信息

二、 教学过程:

(一) 屏气凝神听誓言

学生交流准备的素材,教师出示媒体素材,由“九一八”及歌曲《松花江上》引出对本文作者和背景的介绍,之后让学生谈初步感受,教师激情过渡----------听誓言:

录音播放课文朗读,同时提出要求:

a整理字词积累卡;

b结合文章内容概括本文:作者对着的土地发出的誓言。

学生交流,教师补充。

(二) 酣畅淋漓品誓言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进一步感受作者发出的誓言,并提出具体要求:

(1)结合课文内容及自己对东北的了解,自由交流“东北印象”,然后教师课件展示以“东北印象”为主题的图片。借此进一步把握作者对故土的激情所产生的基础,同时为自主学习创设一个“畅所欲言”的环境与气氛。

(1) 划出自己深受触动的词语和句子

(2) 划出文中饱含深情的句子

(3) 划出自己有疑问的句子

学生交流上述问题,师适时点拨,并提出学生未能提出和解决的问题。例如:为什么文章开始用“关东大地”,后来用“她”来称呼,而到了后来却又改口说“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等

(三) 声情并茂读誓言

在品味语言的基础上,学生结合朗读磁带总结朗读提示,可以从“语速、语气、语调、感情、停顿”等方面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体悟,选择相应的段落进行朗读

(1) 学生朗读体验

(2) 在学生朗读的基础上,老师结合特殊句式:排比句式、断句进行朗读指导。

(四) 荡气回肠宣誓言

在学生激情朗读后,师与生面对面会谈:

(1) 作者对土地持一种什么态度、情怀?

(2) 角色转换:假如你是作者,请用一举富于激情的话表示对心中热土、对祖国的情怀

(3) 从本篇文章中,我们不难看出作者对土地深刻的眷恋,源于对祖国深深的热爱,在文坛上不乏许多表达对祖国热爱之情的章篇,同学们的资料库中还有那些名家名篇------

结合以上的交流,让学生用文字,宣传广告等多种形式对祖国庄严宣誓-------

《【精品】《土地的誓言》教案4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